You are here

“相思寄明月”——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本部举行庆中秋主题活动

当地时间9月16-17日,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本部师生共同庆祝了象征着团圆与祝福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成人初级班汉语教师邹亚平为学生们讲解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与中秋传说,并以一段生动有趣的视频更为直观的介绍了中秋的起源、发展及饮食文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们化身为“中秋诗人”,共同朗诵唐诗《静夜思》,体会中秋节的赏月思乡之情。

在成人中级班和高级班的汉语课堂上,汉语教师车俊池向学生介绍了中秋节的起源、发展和意义和习俗,介绍了月亮在中国诗词中的思乡意象,还分享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有趣的神话故事,最后全体学生一同品尝了中秋传统美食——月饼。

孔院少儿班的师生用画画、折纸的方式共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与才艺的碰撞。汉语教师焦文静首先播放了介绍中秋节的俄语短片,让学生们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习俗、中秋节的含义等,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月亮、月饼、中秋节快乐”等词汇,将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既学习了新的语言知识,又感受到中国人明月寄相思的中秋情。最后,同学们不仅合作制作了“中秋节快乐”的祝福标语和手工月饼收纳盒,还共同品尝了来自中国的、不同口味的月饼。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这次庆中秋的活动通过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对家乡、亲人那份无法割舍的思念和热爱,既丰富了汉语课堂的教学,又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